9月22日至24日,我校围绕教育、资源与环境、电子信息三个硕士学位点,分别组织召开2025级硕士研究生师生见面会。校长张志华,副校长王本余、刘光祥、赵向军,各研究生培养学院负责人、校内外硕士生导师及全体2025级硕士研究生共同参会。
张志华以“传承晓庄基因、聚焦行业需求、培育优质人才”为核心,结合不同硕士学位点特色发表讲话,为师生明确方向、提出期望,言语中饱含对学校首届研究生教育的重视与期待。他对全体研究生同学提出,要做“知行合一的探索者”,恪守“学做真人”的底线,坚守学术诚信,主动向校内外导师请教学习,努力成长为懂技术、会实践、能担当的复合型人才。面向校内导师,他要求大家做“言传身教的学术引路人”,打破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壁垒,以“教学做合一”理念打造实践型课堂,严把科研质量关,避免无意义的学术内卷,并践行“爱生如子”的情怀,关注学生职业规划与心理状态,助力学生稳步成长。对于校外实践导师,他期望大家成为“链接产学研的实践摆渡人”,传递行业真需求,帮助学生理解“实验室技术与产业应用的差距”,搭建产学桥梁,助力学校优化培养方案、学生精准对接岗位,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
王本余、刘光祥、赵向军分别宣读了教育、资源与环境、电子信息三个硕士点2025级硕士研究生校内导师和校外实践导师名单。校领导为到场的校外实践导师代表颁发了聘书。
会上,各学位点参会人员共同观看了华体会平台宣传片,从学校历史沿革到办学特色,深入了解“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办学根基;各培养学院负责人依次介绍了学院情况。
教师教育学院研究生导师代表钱洁在发言中建议研究生在及早规划中自然推进研究,在导学、学习共同体等多维关系中延展自我,以陶行知“每天四问”自省,在健康生活中完善品格,从晓庄出发“既读万卷书,亦行万里路”;食品科学学院研究生导师代表刘廷利期待学生保持求知好奇,夯实专业基础、秉持严谨科研态度,与导师携手探索领域奥秘,为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保护助力;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研究生导师代表常合友表示,将以“以学生为本”理念,帮助学生夯实专业基础、提升科研能力,拓宽学术视野,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育硕士点校外实践导师代表陈娟祝贺同学们进入研究生阶段,她表示将与校内导师合作带领同学们走进真实课堂,让理论结合实践,帮助学生成长为懂理论、会实践、有温度的教育工作者;资源与环境硕士点校外实践导师代表许磊指出,学科发展承载社会责任,校外实践是理论落地的关键,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思考、重视团队协作,勇于面对挑战,成长为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电子信息硕士点校外实践导师代表朱南强调产学研融合对创新的重要性,表示将搭建校园与职场桥梁,为学生提供实际项目、行业标准接触机会,助力培养兼具创新思维、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行业骨干。
研究生代表表达了对研究生生活的向往和立志成才的决心。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专业胡冰倩同学表示,将在陶行知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勤学实干,做不负韶华的“奋斗者”;食品科学学院环境工程专业严雨润同学承诺将以“教学做合一”为指引,把学术理想融入生态文明建设,让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电子工程学院控制工程专业马泽宇同学期待在导师指导下深耕康复机器人研究,实现从理论创新到临床应用的闭环,不负学校培养与个人选择。
集中会议结束后,三个硕士学位点分别组织了师生开展分组自行交流。
师生见面会现场
张志华讲话
师生代表发言
校领导为校外实践导师代表颁发聘书
师生合影
供稿:研究生处、各研究生培养学院
撰稿:江睿妍
编辑:杜霞
审核:朱智武、常直杨
终审:刘凯